一对一私人定制,全程指导与服务 |
浏览位置:主页 > 导师沟通 >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时导师常说的“问题意识”是什么意思?如何操作?
2023-05-03 16:28导师沟通 人已围观 作者:子桐 来源:子桐法学观察
简介法学学生的导师经常会讲的一个词儿,就是“问题意识”,那么要如何理解这个问题意识呢?要如何才能有问题意识呢?又如何将问题意识转化为具体的研究问题?今天子桐为大家简要...
法学学生的导师经常会讲的一个词儿,就是“问题意识”,那么要如何理解这个问题意识呢?要如何才能有问题意识呢?又如何将问题意识转化为具体的研究问题?今天子桐为大家简要地说一下。
一、什么是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学术思维力”,它要求你对研究对象有关的事实状态、原因力或存在争议进行积极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问题意识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本溯源,并选择重要且未得到解决或解决不够好的研究对象。(2)一个研究问题必须有具体的指向,可以被探讨,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通过调动各种资源去完成。(3)在论文写作中,围绕着问题中心展开是很重要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做一个全面的概括,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一个全面的聚焦。接着需要引出自己关注这个问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现实或实际意义,然后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或措施。具体到法学毕业论文上,子桐认为,“问题意识”可以简单理解为现有法律规范本身的不合理之处,以及法律适用上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子桐在这里为大家举个例子,并不严谨,但是对于法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足够了。
二、举例说明
子桐以疫情防控背景下,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的关系研究为例:通过对相关司法解释的梳理可以发现,司法实践当中存在两种适用模式:第一,择一适用,具体方式包含直接指定和类推适用;第二,区分情况适用,适用逻辑为:(1)不能履行à不可抗力;(2)显失公平或合同目的丧失à情势变更。
同样的情形,按照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处理,必然在处理结果上是不同的。那么,每个区域的司法解释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明显的问题。按照这个逻辑可以继续追问:第一,为什么不同地区各自为政?司法解释不得与基本法律冲突,那么各地的解释不一有没有立法上的原因?第二,疫情防控具备明显的地方因地制宜的特征,各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解释适用带有正当性。但是,在疫情持续三年之久的情况下,还未能做到全国统一司法解释,这又是一个问题。
从上述分析当中可以对“司法解释不一必然导致裁判不一”这个表面现象提炼问题与对策:
第一, 解释不一的立法根源是什么?如何影响的?
第二, 解释不一的弊端都有哪些?除了影响司法公信力,对于当事人会引发什么不公平?
第三, 是否具备统一解释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
三、如何结合判例
疫情已经三年,因防疫导致租赁合同无法履行或无法继续履行的情况应当非常多。对于如何看判例,给大家的建议如下,其他选题的同学也可以参考:(1)不要把思维和题目局限在“竞合”问题上,判例当中具体去说理竞合问题的应该不会太多,因为太学术了。法官在裁判说理上都是向某一个方面靠拢,例如,法官“觉得”是情势变更,那么他就会在裁判说理的时候运用各种逻辑和证据去论文为什么构成情势变更,然后判决如下……。因此,你的选题要聚焦到一个制度上,或者情势变更,或者不可抗力,而在具体讨论时对竞合问题进行适当讨论。
(2)把筛选案例的角度放在某一种规则的“边界”或“标准”问题上,也就是说哪种情况下应当适用情势变更,或哪种情况应当适用不可抗力。这里可能不太好理解,例如,一个判决按照情势变更规则裁判了,那么你去考察它认定为情势变更是否合理,是不是可能因为某种因素不构成情势变更,也不构成不可抗力,而是违约责任。
(3)看判例主要看最新的,最好是各地密集出台司法解释之后的判例。另外,主要看原告诉称以了解争议梗概;看控辩双方对争议的观点;看本院认为中争议点说理部分。
Tags:
追求精品,专业为根,诚信为本 |
联系子桐
- 子桐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子桐
子桐法学观察 |
子桐法学观察 |